禾方設計

  • 關於
  • 委託
  • 聯絡
全部
策展
住宅
商業
這樣設計
  • 30年的老屋新生_張宅|台中龍井 住宅
  • 艾昇小館 EISEN bistro|新竹東區 商業
  • 壹壹伍舍 DORM115|台中龍井 商業
  • 我們一起|2018台中花博 策展
  • 白日夢冒險|2018台中花博 策展
  • 好,丘 Good Cho's_信義店|台北信義 商業
  • 享物 SIANG WU bakery & cafe|嘉義東區 商業
  • 享實做樂 GOODWORK|台中龍井 商業
  • 群行爬登|2018台中花博 策展
  • 透天厝老屋改造_S宅|嘉義東區 住宅
  • 樹的告白 石的應答_2020台灣燈會|台中后里燈區 策展
  • 公寓中古屋_H宅|台中北區 住宅
  • 透天厝老屋改建_黃宅|台中西屯 住宅
  • 好,丘 Good Cho's_天母店|台北天母 商業
Index
  • 如何設計客廳(或起居室):需求
    這樣設計
    如何設計客廳(或起居室):需求
  • 30年的老屋新生_張宅|台中龍井
    住宅
    30年的老屋新生_張宅|台中龍井
  • 艾昇小館 EISEN bistro|新竹東區
    商業
    艾昇小館 EISEN bistro|新竹東區
  • 壹壹伍舍 DORM115|台中龍井
    商業
    壹壹伍舍 DORM115|台中龍井
  • 我們一起|2018台中花博
    策展
    我們一起|2018台中花博
  • 白日夢冒險|2018台中花博
    策展
    白日夢冒險|2018台中花博
  • 好,丘 Good Cho's_信義店|台北信義
    商業
    好,丘 Good Cho's_信義店|台北信義
  • 如何設計客廳(或起居室):格局
    這樣設計
    如何設計客廳(或起居室):格局
  • 享物 SIANG WU bakery & cafe|嘉義東區
    商業
    享物 SIANG WU bakery & cafe|嘉義東區
  • 享實做樂 GOODWORK|台中龍井
    商業
    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  • 群行爬登|2018台中花博
    策展
    群行爬登|2018台中花博
  • 透天厝老屋改造_S宅|嘉義東區
    住宅
    透天厝老屋改造_S宅|嘉義東區
  • 樹的告白 石的應答_2020台灣燈會|台中后里燈區
    策展
    樹的告白 石的應答_2020台灣燈會|台中后里燈區
  • 公寓中古屋_H宅|台中北區
    住宅
    公寓中古屋_H宅|台中北區
  • 透天厝老屋改建_黃宅|台中西屯
    住宅
    透天厝老屋改建_黃宅|台中西屯
  • 好,丘 Good Cho's_天母店|台北天母
    商業
    好,丘 Good Cho's_天母店|台北天母
  • Architecture +
  • Interior +
  • Living +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享實做樂  GOODWORK|台中龍井
1   /   1
商業 台中龍井

享實做樂 GOODWORK|台中龍井

享實做樂 GOODWORK
享實做樂是一個致力於提供青年實做資源的空間,必需嚴格控制青年進入的門檻與使用成本。這是禾方設計第一次嘗試「局部改裝」的案例,借此嚴格控制計畫的投入的成本以降低攤題壓力。

位於一棟台中遊園南路上的四層樓老屋裡,整棟由享實做樂營運。一樓是咖啡館、地下室是多功能展演空間、二樓是共用工作室、三樓是創作工廠。這棟建築物在2006,由「晴天工」洪蒼蔚設計師改造,曾經是EGG集團的總部,內有咖啡館、設計工作室等空間。2013年中,由享實做樂承租下來並進行改造。

由於享實做樂注重「環境、服務、文化」,在這個改造計畫中,我們必需達成享實做樂要求的幾個改造指標:
1.自然通風、自然採光。
2.能以最低限度使用空調。
3.最低限的垃圾製造量。
4.創造最大限度的青年交流機會
5.維持空間質感的同時,也傳達「實做」的設計語言。


設計者:謝昆霖、連美蓁
攝影:Ben Chen
分享